返回

绝色狂妃,将军请入洞房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一百三十八章 祸国殃民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天明朗,赵桓心旷神怡,行过石雕的走廊,叹说:“你呀你,这张嘴愈发深得朕心!”

    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前进,这片天永远是明蓝的,这片浩天是属于他脚下的,没有人可以夺走。贪得无厌的他,一手江山,一手美人,两手占满,吃干抹尽。

    大宋朝幅员辽阔,取之不尽,用之不竭,只需万众一心,一人吐一口唾沫即可将那弹丸小金国淹死于脚下。

    没人能够觊觎他的江山……确实,没人能够觊觎得了他的大好山河,除非他自己沦陷了,怨不得天地。

    “有事启奏,无事退朝!”

    九五至尊的赵桓张开大腿坐在龙椅上,俯瞰众人。今日的气氛大异,不似往常,静静的,众人皆不言不语。

    “为李纲讨说法,诛杀投降派李邦彦!”

    ““为李纲讨说法,诛杀投降派李邦彦!”

    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翻天覆地的音浪一层盖过一层,凶猛震天,由一身横肉的壮士将登闻鼓击得咚咚如雷,犹如沙场上的咆哮,横穿过赵桓耳根。

    赵桓横眉,明显的不悦:“外面何事,竟如此喧嚣?”

    直把皇城当成市井之地了不成?

    与李邦彦不和的大臣积极禀奏,是太学那边发起了集会,学子们跑到宣德门外,一排排迎着烈日席地跪着,要为被罢去官职的李纲讨说法,并要求诛杀投降派领袖李邦彦。除去学子们跪在宫门外以示扬威,京城内的工农商兵皆罢下吃饭的干活,跑来跪着,替爱国大臣李纲申冤。

    赵桓沉思,太学的学子们可是未来国家的栋梁之才,若在这儿出了幺蛾子,只怕民心波动,人民起义,天下大乱。赵桓是皇帝,断不会令这种事发生。

    他侧身命小林子:“你去李府,速速召李纲入宫!”

    小林子遵旨,快马加鞭赶去李府,二话不说便将李纲自房里硬拉出来,推进马车,一辣鞭子抽在马臀上,“驾!”

    马儿快快跑了起来。

    马车内的人长叹息,已有赴死的准备。

    沏一壶茶的时刻,李纲见到了皇帝,看着这熟悉的与他无关的殿堂,不禁老泪纵横,泣拜帝前:“平民李氏请皇上赐死!”

    他不配活在世上,宫门外跪着的百姓皆是因他闹起来的,那些人都是无辜的,望请陛下饶恕他们。他这一生,不辞辛苦,一心一意为大宋好,可到头来被祸国殃民的小人施计陷害。那日李邦彦暗地里勾结金人,将姚将军夜袭金营的消息出卖了,才会至使夜袭惨败,目的却是因怕李纲占上风。

    妇人之仁,实属好笑。

    赵桓起身离开皇位,亲尊将李大臣扶起来。

    “朕命你为京城四壁守御使!”

    “皇上……”李纲瞠目结舌,仰视高高在上的皇帝,泪水盈了眼眶,如鲠在喉,是悲又是喜。

    与他交好的大臣高兴地催促:“李御使还不赶快谢恩!”

    李纲喜极而泣,膝盖又一沉重碰地,叩谢:“臣李纲,谢主隆恩!”

    心肠毒过妇人的李邦彦不悦地撇了撇口角,显然他不希望李纲回来。

    “退朝!”

    李邦彦为首的一派,怏怏不快退了朝,经过宣德门之时,不想跪在那里的市井鲁夫纷纷指着他的鼻子大骂,疯狂地追上来并要殴打他个国家的祸害,李邦彦等祸害仓皇而逃。

    为定人心,遂将李邦彦以特进、观文殿大学士充为太一宫使,言外之意便是将他贬了官职,在不允他手操大权。

    不满十日,吴敏替李邦彦求情,请求皇上重新起用李邦彦为太宰。

    人们皆深感惊愕,谏官们交相指责吴敏,指责他是否亦是出卖国家的祸害?险些连累了与此事毫无关系的吴敏格了职,为免引火烧身,吴敏闭了口,不再替将死之人的李邦彦说好话。

    李邦彦自知在京城待不下了,走出家门,大街上喊打喊杀,想致死他的刁民数不胜数。他便出了京,去任邓州知州,为求保余职,提举亳州明道宫。

    临走之时,祸国殃民的李邦彦,不忘举荐同是投降一派的唐恪继任太宰一职,望发扬他那一套丧权辱国的乞求与金人和平的政策。


第一百三十八章 祸国殃民(2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